n128195

毫无意外,韩国也“跪”了。7月30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:已与韩国达成“

毫无意外,韩国也“跪”了。7月30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:已与韩国达成“全面完整”的贸易协议。韩国答应向美国砸下3500亿美元投资、再花1000亿美元买美国液化天然气;作为交换,美国给韩国商品开出一道15%的“统一关税”,而美国货进入韩国则继续保持零关税。 这套剧本,和过去三个月里欧盟、日本、英国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:先把刀架在脖子上喊25%,再“仁慈地”降到15%,最后用一纸投资承诺书换得“盟友待遇”。看似韩国大出血,其实数字游戏居多——3500亿美元被韩国总统李在明悄悄改成“投资基金”,造船、半导体、电池、生物、能源这些韩国优势产业才是金主;至于1000亿美元天然气订单,本就需要能源的韩国不过是把原本要花的钱换个账户。 同一天,特朗普还顺手把巴基斯坦拉进朋友圈,宣布“共同开发庞大石油储备”,暗示未来可以把油卖给印度。巴基斯坦的页岩油确实储量惊人,但开采成本高得吓人,还极度缺水,最后能不能出油、油流向哪,都得另说。 至此,特朗普的关税大网基本收口:欧盟、日本、韩国、英国已悉数入瓮,只剩印度和中国还在牌桌外。7月30日,特朗普向印度下达“最后通牒”——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%关税,理由是印度关税“最严格、最令人反感”,还要惩罚新德里跟莫斯科走得太近。印度商务部当晚回怼:“将维护国家利益”。一句话,谈不拢就硬扛。 印度为什么敢顶?数字摆在那儿:印度对美出口最大宗是手机,真加税,疼的是苹果和高通;汽车、钢铁、农产品背后是几亿张选票,谁敢松口?印度索性把“战略自主”喊得震天响,一边满仓低价俄油,一边把关税谈判拖成拉锯战。 而中国这边,节奏完全不同。三轮隔空谈判后,美国把最初威胁的134%“幻影关税”降到10%,中方同步把反制关税也降到10%,没多花一分钱、没让渡任何核心利益。特朗普想谈的远不止关税,他要求中国切断与俄伊能源合作,这显然触碰底线,谈判于是止步于“虚空层面”。中方表态干脆——对等反制,奉陪到底。 距离8月12日还有十几天,牌桌上只剩中印两国。韩国、日本、欧盟的妥协,不过是把一场关税风暴变成了漫长的拉锯战;真正的主线,是华盛顿想借关税重塑全球产业链,而北京和德里正用各自的方式说“不”。风暴还没结束,但风向已经变了。 对此怎么看? 信息来源: 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《特朗普宣布美韩达成贸易协议 将对韩征收15%关税》;中国新闻网7月31日报道《特朗普揭晓韩国15%关税,协议条件曝光,李在明回应了》;每经网7月31日报道《美韩谈妥!特朗普:15%关税!李在明:对美投3500亿美元》。